top of page
  • 銅人CopperMan

中醫治療乳腺炎,媽媽免開刀,寶寶不斷炊

作者:王麗香 (全德中醫診所院長)


關鍵字:產後調理、生化湯、作月子


為什麼乳腺炎會找上我?

寶寶3歲多了,早就停餵母乳的媽媽小咪,發現右側乳房有紅腫痛的現象,由於摸起來好像有點硬硬的,十分擔心是不是腫瘤,趕緊就醫。醫師檢查後告知小咪她罹患了乳腺炎,小咪十分吃驚的問:「我沒有餵母乳1-2年了,怎麼會得乳腺炎呢?」


自我檢示乳腺炎的症狀

倦怠及全身酸痛。

發燒至38.3°C。

乳房紅腫熱痛。

餵乳痛。

乳汁減少。

乳房局部腫硬塊。

乳頭有血色分泌物。

如果乳房腫塊在乳頭附近乳頭會凹陷。


好發乳腺炎的族群

過去有乳腺炎病史者。

乳頭有撕裂傷。

第一胎及餵乳姿不適當如:餵乳不完全乾淨。

乳汁滯留:如斷乳或餵乳時間間隔時間過長。

使用抗黴菌乳房外擦藥膏數週。

在外工作之職業哺乳婦女。

衣服太緊。

使用擠乳器。

壓力及疲倦。

甲狀腺疾病、內分泌紊亂及糖尿病病人。

精神科藥物及類固醇使用者。

乳房切除及使用放射線治療者。

隆乳手術者。


沒餵奶也會得乳腺炎_中藥調整免疫力

乳腺炎並不是哺乳時才會得到,事實上,乳腺炎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哺乳期乳腺炎,但是近年來因為媽媽們照顧寶寶睡眠少或品質不佳、工作生活上精神壓力過大、環境荷爾蒙氾濫及食品添加物過多,造成荷爾蒙、免疫系統失常;或者服用精神科藥物,或甲狀腺內分泌不正常而導致泌乳激素分泌異常,所以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發生率大幅上升,尤其好發在產後斷乳以後的三至五年期間或之後。此種乳腺炎培養不出細菌,所以用抗生素效果不佳,只能用類固醇治療,但類固醇副作用多,且復發率高,加上手術也無法完全根治,所以很多患者求治於中醫,此時針灸效果不如哺乳期乳腺炎,一般會使用中藥內服藥調整體質,也要找到導致免疫內分泌異常的根本原因,才能根治此類型的乳腺炎。

乳腺炎的定義是乳房組織發炎或皮下蜂窩狀組織炎。

可分為哺乳期與非哺乳期的乳腺炎,除了上述日漸增加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之外,大約九成以上的乳腺炎皆發生在哺乳期,此時發生的乳腺炎在中醫古代稱之為外吹乳癰,多因哺乳或回奶不當導致乳汁蓄積,蓄乳停滯化熱,或乳頭有撕裂傷,小兒吸吮時,細菌自皮膚入侵乳管,與母親身體白血球作戰後局部發炎而紅腫熱痛,乳汁不通,甚至化膿發燒,形成乳癰,此時除了乳房按摩與服用西醫的抗生素可以幫助治療乳腺炎之外,中醫針灸加上中藥內服的效果也是十分快速顯著而且沒什麼副作用的哦!所以產後乳腺炎的媽媽們可以尋求合格之中醫師治療,不用默默忍受反覆塞乳的疼痛,也不用因此而放棄哺乳的機會。



乳腺炎的中醫治療與成效(一):針灸快又有效

乳房在中醫有膽經與胃經兩條經脈經過,而乳汁分泌的量、儲藏和排泌的時間節律,又與人體津液盈虧,及五臟六腑氣化、升降、輸布、統攝、治節、開闔等功能相關。故乳汁的營養與肝藏血、腎藏精、脾胃化生氣血等功能有關;乳腺的通暢與乳頭的開闔與肝膽主疏泄功能密切,所以母親聽到孩子哭聲,就會泌乳。故在治療產後乳腺炎時,中醫師除了考量膽經與胃經兩條經脈的通暢之外,還會考量到媽媽還要持續餵奶而照顧好母親的脾胃小腸消化功能以及肝膽情志疏暢的機能。


以下是常用的針灸穴位:

胃經:足三里、內庭穴

膽經:陽陵泉穴

三焦經:中渚穴

心包經:內關、乳癰穴(奇穴,在大陵穴和曲澤穴中間)

肝經:太沖穴

小陽經:少澤、後谿穴


乳腺炎的中醫治療與成效(二):中藥對症下藥

內服藥物會考量病人病情在不同階段選取不用的治法:

肝鬱胃熱階段

症狀:乳汁蓄積,乳房脹大,硬結疼痛,拒按,皮色不變或微紅稍熱,身有寒熱,口渴,煩燥,尿黃,便結。

處方用藥:金銀花、貝母、蒲公英、夏枯草、連翹等藥。

熱毒內盛階段

症狀:鬱乳不散,乳房腫塊逐漸增大,硬結明顯,繼而皮膚紅,高熱疼痛,持續十餘天未減,有搏動性疼痛,此為化膿徵象,硬塊中央漸軟,按之有波動感時,已經成膿。

處方用藥: 膿已成未潰用透膿利濕清熱法,用白芷、貝母、防風、赤芍、皂角刺、乳香、沒藥、金銀花等藥。膿已潰而傷口未收,用補氣清熱排膿法,用人參、白朮、黃耆、當歸、白芍、川芎、銀花、白芷、桔梗、皂角刺等藥。

17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