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銅人CopperMan

你吃飽後容易肚子脹嗎─中醫篇

作者:蕭逸婷 醫師

資料來源:三軍總醫院、全德中醫診所


關鍵字:腹脹、健胃功


吃飽後肚子脹脹,首先我們會先確定這個脹是真的有食物積著,還是只是氣體卡在腸胃道裡。可以透過觸診、扣診、問病人有哪些症狀,或把脈來協助判斷是哪一種。


我們的腸胃道就像單向的高速公路,平時道路通暢,車流量一般,大家開車都能平順又快速地到達目的地;若是去吃吃到飽想賺回本而拚命塞食物,就像假日的高速公路上突然湧入大量車流,車子一直上來但車流又下不去,路上就會塞車甚至回堵。這時候我們就會讓堆積在腸胃道裡的食物團塊盡快排出以恢復通暢(導滯藥,如大黃、枳實等)。


如果腸道的消化功能不好,蠕動又慢,就像高速公路只有單線,每輛車子都破破爛爛又沒油,大家都開得很慢又常常拋錨,明明車子不多,但是一樣會堵住,這時候如果單純只讓這些車子趕快下交流道,後面還是會有更多破破爛爛又沒油的車子上來塞車,因此除了幫助這些車趕快出去之外,我們會在高速公路前多設一些加油站和檢修站(健脾藥,如白朮、茯苓等),讓每輛車都能開得快一點又不會突然拋錨,這樣才能保持通路的順暢和便捷。


而若是腸道神經比較敏感的,就像高速公路建在不穩定的山壁邊一樣,一下雨就會有落石造成道路坍方導致塞車回堵,這時我們除了當下清空道路、疏導堵車外,還要在平時穩固不穩定的山壁(黃芩、白芍等)減少或預防再次坍方。


以上簡單介紹中醫治療飯後腹脹的想法,以下我們來介紹一般人人在家能做的:

常用保健穴位:

內關:掌橫紋下二寸(三根指頭並排),手臂掌側靠近手掌正中間的兩條肌腱(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腕肌肌腱)之間。


足三里:外膝眼(膝蓋骨下方內外各有一個凹陷,外側的是外膝眼)下三寸(四根指頭並排)。

這兩個是我們在處理消化道問題時常常選用的穴位,對於正在腹脹的患者,多按摩也會有所幫助。


另外可以參考台灣養生保健學會的健胃功:

1. 先找到「劍突下緣」、「劍突下緣與肚臍連線中點」、「腋中線」與「肋骨下緣」這幾個位置。

2. 正身,站立或坐姿。

3. 雙手大魚際肌,從「劍突下緣與肚臍連線中點」,向上方直線按摩,劃到「劍突下緣」。

4. 大魚際肌由「劍突下緣」,沿著「肋骨下緣」,往兩旁斜斜向下、向外側按摩到身體的「腋中線」。

5. 轉用小魚際肌,由「腋中線」往前、往下按摩到肚臍。

6. 用大魚際肌,從肚臍往上按摩到「劍突下緣」。

7. 重覆第4到6動,共二十次。

8. 以第6動收功。

9. 調勻呼吸,結束。


健胃功是透過自身手部的力道,依腸胃蠕動的方向按摩,以輔助腸胃的消化、吸收與降濁的功能,對於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都有一定的幫助。


脹氣通常與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甚致情緒等息息相關,平時三餐定時定量、飲食均衡、飯後稍微走走路、多運動、保持心情愉悅平靜才是真正的保健之道。



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