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銅人CopperMan

你吃飽後容易肚子脹嗎?─西醫篇

作者:蕭逸婷

出處:全德中醫診所、三軍總醫院


成年人平均一天的消化道產氣量大約500~1500毫升,要如何排除呢?沒錯,就是靠打嗝和放屁。一般人偶爾會在飯後打嗝,而成人一天平均放屁14~23次。當然實際的排氣的量與次數會根據每個人當天的飲食而定。那為什麼會脹氣呢?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的是氣從哪裡來?


吞下去的

長輩常說的「吃東西細嚼慢嚥」、「食不言」、「飯後多走走」都是日常生活中能夠減少飯後脹氣的方法。

一般我們在吃東西、喝水或吞口水時會吞入少量的空氣 ,但當吃喝的速度太快、太大口,或邊吃邊說話就會吞入比較多的空氣。大部分吞入的空氣都會透過噯氣(打嗝)排除,只有相對少量的空氣會由胃進入小腸,而這時候你的姿勢會決定氣往哪裡去:

坐著:腸胃道被擠著,空氣大部分下不去小腸,就會走原路從食道到嘴巴排出,也就是打嗝

站著或躺著:空氣會從胃進入小腸,再到大腸,然後放屁排出

有些食物(例如薄荷、巧克力、咖啡或高脂肪食物)會放鬆賁門括約肌(胃到食道中間的關卡),可能會讓你比較容易打嗝;會胃食道逆流的人要注意這些食物也同時是容易讓你「溢赤酸」的幫兇!


大腸產的

人體腸道裡有正常菌叢可以協助腸道維持正常的消化功能。有些醣類在胃、小腸不能被消化,便會在大腸由腸道細菌分解而產生氣體,例如甘藍菜、花椰菜及豆類裡的棉子糖(raffinose)。細菌分解醣類後產生的大多是二氧化碳、氫氣跟甲烷等沒有味道的氣體,也會產生少量硫化物,也就是屁的異味來源。

同樣的,有些人的腸道不能分解乳糖(lactose),攝入大量的乳製品會讓這些人腸道產生大量氣體,甚至會拉肚子,也就是所謂的「乳糖不耐症」

一些疾病例如糖尿病或硬皮症(scleroderma)患者的小腸蠕動速度比較慢,消化吸收比較不好,而腸道內細菌生長太多,就會產生比較多的氣體。

而有些人腸道裡就是比較容易聚集大量的菌叢,所以也容易產生比較多氣體。

症狀表現因人而異,有些人覺得打嗝或放屁太過頻繁;而有些人則是出現腹脹或是腹絞痛。中醫常講「不通則痛」,氣卡在哪裡不動不通暢,哪裡就會脹或痛。我們通常會用腹部的九宮格(如下圖)來問患者哪裡比較脹或者痛,或者敲敲看聽聲音來判斷可能「不通」的位置。




有許多脹氣的病人腸子的產氣量並沒有比較多,也許只是腸子本身對氣的量比較敏感,例如:

腸燥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患者可能因為腸道的神經太過敏感,即使通過的氣體量一般,患者還是會覺得不舒服。腸躁症患者常見的主要症狀包括腹痛、腹脹及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腹瀉或二者交替出現) 。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患者會反覆出現上腹疼痛或不適,有時並無明確原因,可能是源於食物進入胃後反應過於敏感,這類病人也常伴有腹脹的症狀。

食道或肛門敏感:食道發炎或者有痔瘡的患者,在打嗝或是排氣時可能會因為感到不舒服而放大了氣通過的不適感,而自認為排氣量比較多。

5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